b体育iosb体育官网app下载

朱温有什么特别之处?为何他可以代唐称帝?

更新时间:2022-04-06 14:30:30 作者:知道百科

  朱温,即梁太祖,后梁开国皇帝,曾担任宣武军节度使,进封为梁王后,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,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,最终走向了陌末路,终结这一切的是朱温,同时他还是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。

  安史之乱后大唐延续了一百多年,但大多时间在苟延残喘,节度使问题没有解决,从唐玄宗时期的十个,已经发展到了五十多个,数量更多,权力更大。

  那么唐末节度使那么多,为何是朱温取代大唐自立?

  朱温曾经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,因为作战有勇有谋,很快就成长为得力干将之一。不过后来投降了朝廷,这也对黄巢的失败起到了促进作用。

  唐僖宗为了让他忠心,给朱温赐名为“全忠”。还让他进入汴州上任节度使,朱温这时三十二岁。从此,这里就成为了他的大本营。

  他通过镇压黄巢起义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力量,历经黄巢起义之后,唐朝并没有稳定,反而进入了藩镇相互混战和兼并的状态。

  各地大大小小的节度使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,当时还有一支影响很大的力量就是宦官。唐昭宗还被朝中一些大臣以及宦官软禁过,但这批人害怕成为众矢之的,而朱温却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一个个暗杀了,还拥立唐昭宗复位。

  宦官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,但是大唐也彻底昭宗也完全落入了朱温的监控之下。为了报答朱温,昭宗任命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,相当于军队副总司令,又加封朱温为梁王。

  这个时候朱温已经成为了曹操式的人物,完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,但是他与曹操不同的是,他把理想变为了现实。

  虽然同时期与朱温一样的节度使非常多,但是经过他们的互相功伐、厮杀和吞并,已经优胜劣汰,尤其是在唐灭时,能够自保的节度使已经不多了,大部分节度使皆以后梁为正统,并称臣奉供。

  唯独李克用、李茂贞、王建、杨行密等节度使实力相对大些。

  李克用是沙陀人,河东节度使。被封为晋王,相对来讲是除了朱温之外实力最强的节度使了。而他的势力也是后来后唐的前身。但李克用四面树敌,处于各种势力的夹击之下,同时被朝廷的打击过重,只能缩在太原局促之地。

  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。起初实力也不弱,但他野心暴露太早,不把皇帝放在眼里,还曾经打进长安,实力可见一斑。正所谓枪打出头鸟,当时李茂贞几乎成为了众矢之的,结果在多次打压下,李茂贞的实力几乎被打残了。

  王建曾经是个小混混,后来加入了禁军,在军队中一步步往上升,还认了权势滔天的大宦官田令孜为父,受到唐朝皇帝器重,并当上了节度使。他当时也趁乱在暗戳戳地抢夺地盘,招兵买马,提升实力。不过他的势力主要在四川,但凭他的力量是无法与朱温抗衡的。

  杨行密曾被封吴王,但是他的势力在江淮一带,多次打败朱温,也为自己割据江南打下了基础,但是他远离长安、洛阳,与朝廷的联系太弱,如果北上不一定是朱温的对手。

  所以早早的就统一了中原地带,又控制着朝廷的朱温灭了大唐,建立了后梁。

为您推荐

当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皇后时,她是如何对待家人的?

  武则天,武周开国君主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,曾在唐高宗时期担任皇后,当然了,她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,这中间费了很大的劲。。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

2022-04-06 13:49

岳飞为什么这么讨厌金国?(靖康之耻)

  岳飞,字鹏举,南宋时期抗金名将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民族英雄,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,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  岳飞之所以恨金国,主要原因是

2022-04-06 13:37

为什么张居正全心全意为明朝,却被万历帝记恨?

  张居正,字叔大,号太岳,明朝政治家、改革家、内阁首辅。明神宗时期,张居正曾在各方面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运动,即张居正改革。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

2022-04-06 13:36

为什么秦始皇嬴政,要尊称吕不韦为“仲父”?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?

  仲父,即古代时,父亲的大弟。“仲”字代表兄弟排行的次序,故有“伯仲叔季”之说,仲就是中间的意思。嬴政登基称帝后,尊称吕不韦为“仲父”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趣历史

2022-04-06 13:28

为什么和珅自尽后,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没有连坐?

  丰绅殷德,钮祜禄氏,字天爵,号润圃,清朝额驸,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。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  和珅是乾隆时代的大贪官,不过在乾隆一朝,

2022-04-06 13:28

隋阳帝杨广,对科举制度,进行了怎样的改革?

  杨广,即隋炀帝,隋朝第二位皇帝,虽然他滥用民力、穷奢极欲,但他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对后世影响颇深的改革,其中包括对科举制度的改革。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

2022-04-06 13:22